新华社南京2月19日电(记者蒋文茜)“从芯片设计到量产的道路可能要走很远正规的线上炒股配资,然而借助苏州纳米城的共性技术平台,我感到这个距离近了许多。”光学智能传感器芯片企业中科融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旭光表示。
王旭光曾在美国知名半导体公司AMD及硬盘公司希捷从事芯片研发设计,怀揣“做出产品,解决产业问题”的决心回国创业,于2018年在苏州纳米城创立中科融合。
在苏州纳米城,开放的共性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技术支持与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与技术风险,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在平台周边集聚。
苏州纳米城已累计建设近20个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生物医药、分析检测、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领域。王旭光和他的团队是其中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中试平台的用户。
中科融合超净间工作人员正在交流光机制造情况。新华社发 企业完成芯片研发后,需经历小试、中试及试验验证等环节才能实现量产。中试阶段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在业界常被称为“死亡之谷”。其挑战性在于,脱离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后,企业需要攻克工艺放大、设备校准及成本控制等难题,确保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与高可靠性。
芯片中试不仅面临技术挑战,时间与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昂。中小企业难以独立建设芯片产线,通常选择外部代工,但大型芯片制造商往往不愿意接受小批量的中试订单。对此,纳米城设立了苏州MEMS中试量产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以更优的成本跨越技术门槛。该平台已服务百余家各类型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代工经验。
苏州纳米公司董事长张淑梅表示,MEMS中试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成为园区招商的“吸铁石”,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主动询问技术平台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园区在资金和土地服务之外的“科技资源招商”优势。
“当芯片设计参数与实际生产工艺出现偏差时,MEMS中试平台的技术人员会积极与我们沟通磨合,调试制造工艺,平台积累的技术能力赢得了企业的信任。”王旭光说,“目前,我们的3D视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视觉,希望在未来,小到眼镜腿上的微投影,大到照护老人的机器人,中国制造的智能3D视觉芯片能深入千家万户。”
像王旭光这样回国创业的“背包客”还有很多。2006年,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资深科学家的江必旺辞去了优渥的职位,回国创新创业,于2007年来到苏州创立纳微科技。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公共测试平台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例如微球材料研发所需的微球扫描电镜单价高达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而纳米城以低成本向企业开放使用设备,使企业将资金聚焦于研发和生产。
江必旺回忆:“如果没有苏州纳米城的共性技术平台,我们很难走到今天。在平台的帮助下,我们攻克了微球材料均匀性控制的技术难题,为后续的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江必旺从共性技术平台的受益者变为“组团创新”的发起者。2023年,纳微科技联合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组建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形成研发、应用、测试的全方位技术攻关团队,旨在突破微球材料在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
纳米城内,科研人员正在操作设备。新华社发 苏州市社科院院长王俊表示:“共性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服务,让中小企业不再受制于人才和研发资金有限的困境正规的线上炒股配资,在协同创新中提升了竞争力。共性技术平台正在发展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或路径。”